今年来,伴随券商板块回暖,已有多家券商公告股东减持,除多家中小券商外,头部券商国信证券也位列其中。
4月19日晚,国信证券公告,其股东一汽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一汽投资”)计划在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以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57亿股,不超过公司当前总股本的2.67%,此次减持原因是一汽投资补充经营发展资金需要。
如该笔减持顺利完成,一汽投资将不再持有国信证券股份,此次“清仓式”减持也意味着一汽投资自1999年起与国信证券长达24年的相伴终结。
清仓国信证券或是由于一汽投资战略方向的调整。天眼查信息显示,一汽投资2022年公告了七笔投资,分别布局先进制造、硬件、企业服务、物联网等行业,整体以高科技、制造业方向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一汽投资近年也未放弃金融板块的布局,其2021年末参与了中金公司的定增。
除国信证券外,今年还有六家券商公告股东减持,分别是:红塔证券、湘财股份(600095.SH)、西部证券(002673.SZ)、中银证券(601696.SH)、中原证券(601375.SH)和华安证券(600909.SH)。
将收金超40亿离场?
一汽投资成立于2018年3月,注册资金27亿元,资产总额150亿元,是中国一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一汽集团的核心投资平台。一汽投资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并购重组服务等,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国企混改和科技成果孵化等重点领域开展投资运作,以支撑一汽集团新一轮快速发展。
早在1999年一汽投资就已经对国信证券进行增资。1999年7月14日,国信证券的注册资本由8亿元增加至20亿元,除原有股东之外,再度引入三家新的投资者以每1元注册资本1.3元的价格增加注册资本,其中,一汽集团增加1.02亿元注册资本,计算后合计花费1.326亿元。
据国信证券招股书,2014年国信证券上市前,一汽集团持有3.57亿股,持股比例为5.1%,位列第四大股东,按当初的发行价格5.83元/股计算,一汽集团上市初期的持仓市值差不多达到20.83亿元。
一汽投资的首次减持出现在2019年。2019年9月2日至12月2日间,一汽投资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8199.28万股,减持均价为13.18元/股,减持比例接近1%,粗略估计减持涉及金额为10.8亿元;2020年,一汽投资再度减持,从当年11月13日至2021年5月13日,以13.65元/股的价格减持1199.27万股,涉及金额约为1.64亿元。彼时,一汽投资合计变现接近12.44亿元。此次公告减持如按今日收盘价9.33元/股计算,减持变现接近24亿元。
据同花顺,国信证券上市至今累计派现190.7亿元,以当前公告的2.67%持股比例计算,一汽投资获得分红收益约5.09亿元。如此次一汽投资成功清仓国信证券,减持股票累计变现约为36.44亿元,再加上2014年国信证券上市至今分红,一汽投资此笔投资收入将超40亿元。
券商还是好生意吗?
随着券商牌照效应的逐年递减,且券商行业竞争格局逐步加剧,叠加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的冲击,投资券商还是门好生意吗?
时代周报记者回溯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的证券精选指数走势,2007年及2014-2015年两个牛市区间是券商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年份。2007年,该指数涨幅接近4倍,而2014-2015年牛市区间,涨幅也超过2倍。
个股的走势与指数较为类似。以国信证券为例,自2014年上市后至今,国信证券的涨幅为58.4%。2015年,触顶29.39元/股后就再未有突破,如以该高位为基点至今,国信证券股价跌幅接近70%。
一名券商从业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2015年之前,两波大牛市仅靠交易佣金就可以轻松年入百万,但现在券商的业务不断扩容,手续费及各类业务佣金也不断降低,现在金融机构的业务结构也更加同质化了,财富管理在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甚至信托公司都可以完成。他认为,现在券商的优势业务也不再具有独特性,对比银行来说,券商的客群也不够稳定,长期不太看好券商的发展。近期券商股东密集减持或因最近板块股价推高。
但随着今年市场行情回暖,机构对券商的一季报业绩表示期待。
华西证券根据一季度市场指标测算,上市券商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约1208亿元,同比增长约60%;归母净利润约381亿元,同比增长约60%。其中,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利息、投行、资管业务收入分别约为231亿元、567亿元、119亿元、98亿元和100亿元,整体向好。同时,券商板块的整体市净率为1.26倍,证券指数的PB估值在过去10年的10.85%分位数,华西证券认为,板块估值和业绩成长潜力的错配将带来左侧配置机会。
尽管卖方研究由于券商板块去年的低基数偏向乐观,但从一汽资本近年来的投资布局来看,制造业的投资占比已接近50%,并且近期清仓国信证券等金融股权资产来看,或许未来券商的投资价值亟待新的催化政策。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