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6条措施中,有一条措施鼓励银行理财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基金牌照从事公开发行基金管理业务可是,这可能只是短期内的美好愿景
虽然一直有提高权益类产品比例,大力发展权益类产品的呼声,但银行理财进入权益类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条件的成熟度来看,银行理财的股权投资水平不足以匹配公募,牌照申请也有很多困难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由于人才储备,激励机制,投研体系,投资决策流程,风险控制能力,科技体系等先天不足,银行很难将理财转化为权益银行体系的信用文化带来的,同时也面临着系统诸多技术层面的刚性约束
本文试图探讨银行理财收益权遇到的技术约束。
权益其实去年就减少了。
目前银行理财权的规模还比较小据记者了解,几家金融子公司的权益类资产主要是优先股虽然包含在权益中,但是投资优先股的逻辑和投资股票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某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内部人士告诉笔者:自成立以来,其权益类市场的配置比例一直较低如果不考虑银行优先股和其他金融机构优先股资产,其权益类资产占比不到2%,如果包括优先股,不到6%
官方数据也可以详细描述银行理财权益类业务的发展困境虽然有些滞后,但应该离现在的情况不远了
要不是困难重重,这事就不会发生了截至2021年底,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理财资金余额仅为1.02万亿元,比2021年6月底的1.17万亿元少1500亿元,占比仅为3.27%,比2021年年中减少0.81个百分点与资管新规发布前相比,2021年末权益类配置比例下降高达9.03个百分点
要不是困难重重,也不会截至2021年底权益类理财产品余额仅为809亿元,仅占全部理财产品的0.28%权益同比仅增长1.09%这个微不足道的增幅被高达22.8%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同比增速和整体银行理财12.14%的规模增速所碾压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规模,占比还是增速来看,去年下半年银行理财的权益类资产都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
今年股市动荡以来,上证综指苦苦守住3000点记者了解到,配置了多款以公开募集基金为主题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因为一季度a股市场大幅调整,新增投资利润大幅下降此外,债市的反复造成了产品一季度的最大回撤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权益更加谨慎一家大型财富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如此坦诚,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
文化整合的隐形问题,以及历史机制的束缚
很多银行理财从业者的普遍认识是,银行天生包袱就比较重,要达到投资者设定的业绩基准在市场波动和信用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很难找到理想的投资品种
由于银行信贷文化和企业风险偏好的影响,银行在金融投资决策过程中,往往从风险和波动的角度出发,追求绝对收益公司整体策略相对保守,策略的多样性有限在公募基金中,实行投资经理负责制,每个投资经理负责根据所管理产品的策略进行投资,具有更高的投资决策灵活性和更多样化的策略
银行理财与生俱来的桎梏,注定了它很难在风控,审批,考核,激励等方面立即颠覆母行的做法这也造成了一个现实:与自我管理相比,FOF正在成为理财产品增加收益的主要方式与其重建发展权的底盘,不如先借他人之力
兴业在其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如果有理财经理有公募基金牌照》中指出,与公募基金相比,现阶段银行参与高风险产品是小步慢跑原因是银行理财由投委会决策主导,团队内部竞争强于外部攀比,公募基金已经熟悉了股权甚至Reits等另类资产的创新通过相对收益考核和投资经理负责制,激励机制更加开明
一位帮助搭建银行理财内部考核框架的顾问告诉《中国日报》记者:在成立后的前一两年,很多银行理财公司也制定了收益等考核指标,但这些收益指标往往并不独立你什么意思即这些指标通常是建立在内部核算层面上,让相应的部门更好地实现全行的总体目标,而不是真正督促资产部门独立投资盈利,更谈不上从激励机制上保障银行的财务管理开展股权业务
事实上,在二八分化效应同样明显的银行理财行业,几家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的大型财富管理公司已经成立了以市场化招聘人才为主导的投研团队,进行更多的权益类资产配置但一个事实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团队在工作风格的融合和薪酬激励的设置上仍然有很大的挑战
当然,薪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讨论雷区理财经理的待遇是背靠背的,很难有一个公开的标准来衡量理财经理的个人薪酬在资产管理行业同岗位中处于什么水平但就个人的感受而言,在之前一系列关于银行理财的报道中,笔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收益无弹性的说法
一位有券商研究所从业经验的头部银行理财公司研究员对中国记者表示,目前的薪酬无法和较大的券商相比,和中小券商的非首席级别差不多,但几乎不灵活,因为股票投入太少,研究成果很难落地。
另一位受访研究员指出,金融公司其实对研究员的自驾要求更高由于其目前的投研体系并不像券商和公募那样成熟,而且基于周期设定不同的策略,这就促使研究者以自己的兴趣拓展研究边界可是,这种模式在现阶段可能还勉强可以接受,从长远来看,还不足以支持财富管理公司在市场上与公募基金和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竞争
CICC银行的团队在进行相关研究后,发表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理财经理应该重塑上层建筑,以适应资产管理的智力资本驱动特征开展股权业务,要给予智力资本足够的尊重,金融子公司要提供更优厚有效的薪酬和晋升渠道,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投研人才
即使不谈内部体制机制,也有很多外部约束。
除了众所周知的公开募集基金免税的优势之外,事实上,银行面临着比公开募集基金更加严格的监管约束。
首先是制定新的资格之所以特别提到这篇文章,是因为之前很多银行理财公司都发行过新主题的权益类理财产品
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参与网下打新的投资者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投资者可配置不超过30%的发行规模,C类投资者可配置不超过20%的发行规模一般来说,A类打新收益能达到C类的两倍,银行理财打新资质只有C类,而公募基金打新资质是A类
在销售过程中,客户能买到股权融资已经很麻烦了。
银监会《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中有一条规定,其实对员工来说很棘手其说法很简单:除非当面与非机构投资者书面约定,否则评级在四级以上的理财产品销售应在营业网点进行
这是什么意思股权融资通常是R4及以上风险水平,投资者需要进行面对面的购买在很多银行理财销售人员看来,这实际上提高了投资者的购买门槛,严重降低了理财经理推荐的积极性
我们不指望像公募一样实现互联网平台销售只要能匹配公募基金的标准,实现远程面签,降低柜台客户的难度,我们就心满意足了一位理财公司营业部的专业人士如此直言
综上所述,银行融资入股,虽然不像登临蓝天那么难,但也不是一蹴而就,一蹴而就的马平川因为历史带来的硬性和软性约束很多,员工拿的是银行制度限制的,缺乏弹性的考核工资,面对的是净值回撤容忍度远不及基民的客户他们承受着追求绝对收益的业绩压力,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声誉管理
在各种论坛上,总能听到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高层代表直言不讳地分析自己的软肋:比如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缺乏股权市场的投研能力和经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科技体系相对薄弱这充分说明大家的认知极其清晰,但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但其实这些表现其实是互为因果的也许我们真的要抓住其中一个节点去突破,这样才能理清整个局面期待一个新的开始,彻底卸下银行融资的旧包袱,今年可以向市场化越走越远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