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 >

全民阅读!苏州已建成农家书屋1095家

闲坐在书屋里的竹椅上,挑一本书,沏一壶茶,或到屋外姹紫嫣红的花海里、苍翠清幽的竹林里拍照打卡,悠闲地度过一段惬意的慢时光。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苏州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在推进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将农家书屋融入特色民宿和景区景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路径,让市民、游客享受到乡村生活的诗和远方。

全民阅读!苏州已建成农家书屋1095家

目前,我市已建成农家书屋1095家,全部开通江苏省数字农家书屋平台,累计注册43.58万人,累计使用4416.21万次。与此同时,我市坚持开展农民读书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活动,仅去年即举办阅读活动6087次,吴中区光影墅文化空间主理人蒋理作为全省唯一代表上榜2022年全国乡村阅读榜样。

景区民宿飘来阵阵书香

步入高新区树山村戈家坞木栈道,只见苍翠的竹林,掩映着蜿蜒的小道,行不多久,幽深处豁然开朗,古色古香的介石书院映入眼帘。作为高新区精心打造的农家书屋,这座书院不仅有着数千册图书,还有着雅致的茶馆、文化展区等,再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吟诗诵读的生活场景,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并于去年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

门外千根竹,家藏万卷书。身处旅游景区的介石书院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辐射作用,打造了书香树山文化活动品牌,以佳节有约非遗传情文化巡礼树山星享夜四个子系列,开展内容多样、主题鲜明的乡村阅读推广活动,展现树山展乐集演学雅购唱相融的独特文化氛围。

而就在10月24日,书香雅境农家书屋在高新区镇湖街道市桥村开放。它设立在桃李芬芳民宿里,是一处涵盖了阅读空间+非遗课堂+展览+研学+旅游等综合属性的特色空间。藏有1500册图书的书屋书香浓郁,与民宿区周围的田园风光和内部的咖啡厅、茶吧有机结合,向当地村民和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无条件开放。

从城市到农村,从都市白领到田间村民,苏州在更广泛的乡村和社区建立阅读阵地,让单一供给转变为多元供给交互供给,以文旅+书屋为切入点,让诗和远方携手前行。

文化讲堂引来四方游客

在老街窄巷的甪直镇东市上塘街,一座150余年的苏州老宅,上书光影墅文化空间的招牌,气质古朴又时尚。这座家门口的文化客厅,让厚重的文风在街巷、在民居活色生香地扎根、生长。

在做了15年的北漂后,2015年蒋理来到苏州开启人生新阶段,在甪直古镇的水乡雾霭中打造闪光的文化之驿。去年年底,蒋理获评中宣部、农业农村部评选出的全国乡村阅读榜样,而光影墅作为苏州农家书屋打造的典型,让越来越多的读者收获诗意盎然、书香氤氲的心灵之乐。每年我们都会举行50多场文化活动,葛剑雄、陈尚君等知名学者、教授都来过这里,为大家领读、解读。蒋理还开设了光影文化讲堂,带领镇上居民和五湖四海的游客、书友解读甪直、感受江南。

通过社区公众号引流、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以及光影墅自身的文化口碑,我们吸引了众多古镇居民和大量来自苏州、上海等地的文化爱好者,已经形成固定的受众人群。蒋理说,人们眼里所露出的欣喜和渴求,就是他的不竭动力。

在传播江南文化的过程中,蒋理也看到阅读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改变人。甪直镇的一群全职妈妈以前除了接送孩子和做饭,很多时间都在追剧、打牌,于是我建议她们从育儿的书开始阅读分享,一直到阅读、背诵中国传统古诗。蒋理说,如今,她们每期读诗会都不落下,还利用空闲时间共读经典,读完一章后,每个人都踊跃地分享阅读感受。妈妈们告诉蒋理,通过阅读,她们发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小书屋撬动旅游大发展

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麦田花舍农家书屋位于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善见花海,每当百花盛开,这里就成为游客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据介绍,书屋由废弃民房改造而来,整个书屋为小清新式田园风格,保留了江南民间屋舍的基本格局,分楼上楼下两层以及庭院,设有图书阅读区、电子阅读专区、儿童绘本阅读专区、文化工坊、健康体检区以及影视观赏区等9间功能室,配备图书5000余册、电脑8台,以及电子听书、录音影像及自助借还系统、设备等。书屋全年免费向村民群众、外来游客开放。

2021年,善港村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以花海、田埂、河流、村庄为素材来打造天然的农旅创意空间,打造了240亩品种繁多的田园花海,配套铺设了彩虹跑道、农旅文化一条街等站点,使得麦田花舍农家书屋成了善见花海这一网红打卡地的一个重要载体。经过2年的运作,这里已成为孩子们求知的加油站、村民们充电的知识驿站和游客们休憩的文化港湾,并入选省农家书屋创新案例。

今年暑期,书屋开展了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绽文韵沿江寻根,振乡风在土育人主题研学活动,通过文化初探、经典学习、读汇演绎等特色文旅研学活动,探寻各地贯穿千年的文化根脉,不断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新活力。此外,善港村以文旅+阅读为主题,联合中央美术学院、苏州大学等高校的学子,在书屋开展传统文化课堂等文化活动,带领青少年研学农业、感受自然,让游客感受传统农耕的现代魅力,大大提升了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引领力,广受游客好评。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