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指出,在经济方面,去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为教育、医疗、就业等带来优质服务资源共享。此外,据《报告》显示,浙江、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天津、重庆、湖北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名。
5G用户全球占比超六成
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31.2万个,5G用户达5.61亿户,全球占比均超过60%。全国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能力。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IPv6规模部署应用深入推进,活跃用户数超7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近50%。
《报告》特别指出,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
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58.6%和77%。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2%,创历史新高。
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联网企业总研发投入达3384亿元,同比增长9.1%。科创板、创业板已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比分别接近40%和35%。
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
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较去年同期增长354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建设数字社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报告》中提到,在教育方面,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99.89%的中小学学校带宽达到100M以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
在健康方面,数字健康服务资源加速扩容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拓展,数字化向医疗健康全领域加速渗透。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2670万人次。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全国设置超过2700家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超过2590万人次。医保信息化平台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接入约4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40万家定点零售药店,有效覆盖全体参保人。
在社保就业数字化服务方面,我国也持续拓展,全国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7.15亿,各类人社线上服务渠道持续完善,提供服务近141亿人次。“就业在线”平台覆盖全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结构,提供近4000万岗位信息,为2865万人提供求职招聘服务1.57亿人次。
浙江北京广东领跑全国
《报告》重点评估31个省在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以及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进展成效。结果显示,浙江、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天津、重庆、湖北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名。
其中,浙江省全力打造数字变革高地,高质量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以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推动省域全方位变革、系统性重塑,积极探索开展平台经济监管“浙江模式”,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以数字化改革驱动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
北京市大力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数据专区建设和开发利用,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布局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广东省加快数字化发展,巩固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势,建强鹏城国家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向基层延伸,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数据海关”等试点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跨海智慧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等。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