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加速度,六个月实现了第15个百万辆。
世界汽车看中国,奇瑞“动静皆风云”。10月19日,作为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的重要环节,奇瑞汽车全球第15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在芜湖举行。
从1到1500万辆,其中海外用户突破420万,并且一步步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奇瑞跑出了举世瞩目的“奇瑞加速度”,并将持续为中国汽车引领全球注入强劲动力。
对奇瑞汽车具有深远意义的“风云”序列迎来风云A9下线,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但体现了奇瑞强大的造车实力,更彰显了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度和竞争力。
“一个季度100万辆”
对于第1500万辆风云A9下线,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从1到1500万,不仅是产品数量的增长、奇瑞速度的突破,更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成更大可能”的不懈开创。
尹同跃还表示,奇瑞六个月实现了第15个百万辆。未来,奇瑞还要实现一个季度100万辆,“甚至,我们一个月要干100万,以更快的速度跻身全球车企TOP10。”
去年奇瑞全球科技日上,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说2024年“新能源要不客气了”,之后奇瑞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达成了自主“老二”、新能源“行业四强”,速度和成绩有目共睹。
而从1500万到下一个1500万,奇瑞将以用户为原点、以技术为底座、以全球化为方向,不仅要有销量规模的增长,更要有质量的进步、结构的优化、品牌价值的提升,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多美好的、丰富的、差异化的品牌选择。
此外,多年的国际化布局,让奇瑞建立起全球研发、全球验证、全球标准、全球品质的世界级技术体系。鲲鹏动力C-DM 5.0、奇瑞专研鲲鹏电池等,以中国技术展现世界实力,世界级工厂赋能顶级智造工艺,打造用户喜爱的全球车。
此次特别的下线仪式,也让大家看到奇瑞在巴西、埃及、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中国等国的一批批智能化“制造工厂”,让高质量的汽车产品源源不断下线,更是奇瑞国际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
历史的长河交相呼应,见证着奇瑞的成绩。今年1~9月,奇瑞累计销量1,752,793辆,同比增速39.9%,连续成为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赛道“双增长”,国内、海外赛道“双增长”的汽车企业,且“四赛道”销量全部刷新纪录,迈入“有量又有质”的发展快车道。
如今奇瑞量质双升,燃油直道超车,加速新能源,一步步兑现“不客气”宣言。而奇瑞的1500万辆,加上吉利的1600万辆,此前的9月25日比亚迪第9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还有9月19日东风汽车600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正在上演本土品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奇迹。
“初心”打造全球车
说到下线仪式,活动现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副院长洪高明驾驶着风云A9,缓缓驶入舞台,也宣告了奇瑞汽车全球第1500万辆整车正式落地。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学用表示,作为奇瑞的第一辆车,同时也是中国第一辆出口车,风云是奇瑞的初心。风云A9成为奇瑞汽车全球第1500万辆下线车型,25年轮回,动静皆风云。
作为“532”车型的代表之作,外观方面极具运动感和速度感的风云A9以超过5米的车长、接近2米的车宽以及超过3米的轴距,同级别唯一四座车型,为用户带来了同级中最宽适的车身和宽敞的后排头部及腿部空间。
风云A9搭载了同级唯一的CDC磁悬浮底盘2.0,前双叉臂+后五连杆+CDC自适应阻尼减振系统,实现了起步不抬头、刹车不点头、转弯不侧倾、颠簸不洒水的优异表现。
除了独有的磐石车身2.0,底盘平台奇瑞联合世界上最好的第三方汽车试验场,同时也是BBA、保时捷顶级豪车合作伙伴的欧洲IDIADA专业团队进行调教,打造百万级驾乘体验。
智能方面,风云A9搭载的神行智驾系统可以实现从高速到城市的全场景点到点自动驾驶,以及全场景自动泊车功能。同时,类人智舱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进化、主动交互的能力,为用户提供了极流畅的语音交互。
现场,多位用户代表也分享了自己和奇瑞的故事。奇瑞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构建与用户的零距离沟通渠道,在对话中聆听用户最真实的需求。这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被奇瑞团队一一记录并在后续的开发中逐一实现,真正做到了“用户至上,听劝为先”。
几年来,奇瑞用户共创做得非常不错,面对用户,“理工男”奇瑞带着满满的诚意,通过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催生技术的不断迭代和产品的不断完善。
本次下线的第1500万辆车型——风云A9,就是奇瑞首款用户深度参与产品共创的车型,更是奇瑞向用户型企业转型的代表之作。
风云A9的推出,标志着奇瑞汽车在不懈努力与持续创新中,对“用户至上”品牌理念的深刻践行。如今站在第1500万辆的崭新起点上,风云A9将以跨时代的设计、跨时代的空间、跨时代的性能、跨时代的安全、跨时代的智能、跨时代的共创这六大核心价值,引领中国汽车工业迈向新的高度,携手用户开启奇瑞汽车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