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叠加冬日,新能源车是否能够顺利完成长途出行比平时更为引人关注。春节期间,记者驱车往返北京与吉林伊通,亲身体验了一次近2000公里的绿色出行。
记者发现,在各类充电APP、地图软件上,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各个服务区充电桩的数量、功率、使用状态、价格等各类信息,提前规划好充电路线并不困难。
做好准备,记者于2月8日驾车满电出发,19时10分进入京哈高速山海关服务区充电站,只见4个国家电网固定充电桩已满员,一辆移动充电车正为四辆车充电,还有两辆车在排队等候。
现场工作人员叶师傅告诉记者,这个移动充电车下午刚调度过来,虽然较固定桩功率稍小,但充电也很快。“这两天车流量较平时大幅增多,昨天开始公司就安排人到现场进行运维调度。今早8点到下午7点,粗略统计已为50多辆车进行了充电,预计会工作到晚上十点多。”
等候20分钟、再充电36分钟,20:06分记者驶离服务区充电站时,这里已无车辆排队。
2月9日,记者驾车先后于10:40、13:30、15:30进入义县、康平和四平三个服务区,均未出现排队充电的情况。一路上,记者遇到了众多车主,谈及选择新能源车出行的原因,方便、省钱被频繁提及。
“开长途车挺累人的,但要方便一些。”从山西回吉林老家过年的比亚迪唐油电混动车主告诉记者,这一路1000多公里充电基本没出现排队情况,充满电大概可以续航110公里,油耗在4升多,如果亏电的话油耗会升高2到3升左右。
一位驾驶红旗E-QM5纯电动轿车的车主介绍说,自己家安了充电桩,充满80度电只需要40元左右,车辆续航620公里,虽然冬天里程大概会掉一半,但已经很经济划算了。“我有时开着车送送外卖,挺好!”
记者算了笔账,从北京至吉林伊通单程驾车总行程接近1000公里,高速上共充电四次总花费282.51元,高速下充电一次50元,到家后车辆显示剩余电量为56%。
今年春运,新能源汽车的出行量和充电量持续攀高。尽管多方采取手段应对这种“潮汐式”充电需求,但在一些地区、时段仍存在设施不足的情况。2月11日记者返程绥中东戴河新区路上途经三个服务区,其中两个服务区都只有一个充电桩,两把充电枪中还有一把不能使用。因京哈高速改扩建一些服务区无法充电,当日晚上19时经过兴城服务区时这里充电桩都已被使用,五辆车在等候排队充电。
显然,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续航能力、充电便利性、服务水平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部署,今年我国将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提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不断优化完善充电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