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8日举行的奥迪集团品牌之夜上,宾利汽车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执行总经理安睿轲公布了宾利汽车最新的电动化转型时间表,将分三步走: 截止2024年,宾利汽车计划为全部车型引入插电混动选择; 截止2026年,全系推出插电混动或纯电动车型; 截止2030年,全系车型实现纯电动化。
与此同时,宾利汽车标志性的W12发动机也将于2024年4月停产,届时,该系列发动机将累计生产超过10万台。
燃油时代,大排量发动机是超豪华品牌的标志,但随着电动化的到来,这一幕将成为历史。
01
2024年全系插混化,速度遥遥领先
在超豪华品牌阵营里,宾利转型的动作算是比较快的,而且不仅仅是电动化,其在智能化领域同样也迎来了重大进展。
先看电动化方面,宾利其实是最早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超豪华品牌之一,早在2018年日内瓦车展上就推出了首款电气化车型添越PHEV;2020年,宾利发布了“Beyond100”商业战略,确定了“先混动后纯电”的可持续发展路线;2021年,宾利又推出了飞驰PHEV,两款车型均搭载18kWh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这个速度相比于其它竞争对手都要快,比如老对手劳斯莱斯旗下首款新能源汽车“闪灵SPECTRE”在本月初才刚刚交付,阿斯顿·马丁预计2024年年初交付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Valhalla,2025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2026年所有全新车型拥有插电式混动或纯电动版本。作为对比,宾利目前已经推出了飞驰和添越两款PHEV车型。
而且按照宾利的规划,2024年欧陆GT和添越长轴距版两款新的插电混动车型又将问世,两款新车预计都会搭载一套3.0T插混系统,综合最大功率达340kW,峰值扭矩700N·m,并配备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以及四驱系统,动力性能更强劲,驾驶体验更加优异。 届时宾利将拥有4款电气化车型,产品阵容的丰富度在超豪华阵营中遥遥领先。
同时为了集中精力推进Beyond100战略,宾利还在着手停产自家燃油时代的“当家花旦”——W12发动机,此前宾利官方称这款发动机将在明年4月由宾利最强车型Mulliner Batur完成最后的谢幕,当W12发动机停产之后,宾利全系车型将搭载插电式混动系统,全面进入电气化时代。?
再看智能化方面,在此前的广州车展上,安睿轲曾透露,明年早些时候宾利在车辆的智能化方面将完成大幅提升,包括远程泊车辅助、车道偏离提示以及自适应定速巡航控制等功能都将获得进一步升级。
总体来看,宾利转型的速度更快,动作也更彻底。
02
更懂中国用户,宾利入华二十一年获得巨大成功
除了转型快,宾利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自从二十一年前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华已获得巨大成功,并拥有清晰的品牌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以来,宾利连续三年交付量创新高,同时销售收入及利润实现正增长,其中中国市场成为增长的贡献主力。
具体来看,2020年,宾利全球共售出11206辆,同比增长2%,其中中国市场的增幅最大,达48%,2880辆的销量在全球各大市场中仅次于美洲的3035辆;
2021年,宾利全年共计交付14,569辆,同比增长31%,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宾利汽车全球最大单一市场。销售 收入达到了28.45亿欧元,营业利润则达3.89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3.69亿欧元;
2022年,宾利全年交付量达到15174辆,同比增长3.5%,收入大幅增加至33.84亿欧元,经营销售利润率则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的20.9%,利润达到7.08亿欧元。
在交付量持续创新高的同时,宾利的用户群体还呈现出年轻化、女性化的显著趋势。一组官方数据表明,宾利中国客户的平均年龄已经低于40岁,比全球其他市场50多岁的平均年龄年轻了至少10岁,并且仍在持续走低。且女性消费者比例不断增加,目前约占30%,她们最喜欢的车型是添越SUV。
更懂中国高净值人群,持续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创新产品,是宾利成功的关键。2023广州车展上,宾利添越长轴距MULLINER版的中国首秀也是最佳例证。作为品牌超豪华旗舰新作,该车轴距及座舱后排加长180毫米,座舱空间傲视同济。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前1至10月,宾利添越长轴距版占添越车系在中国市场订单量的近60%,并且市场认知度持续提升。
此外自从2016年以来,添越标准轴距版车型就一直是超豪华SUV细分市场的标杆,成为追求运动性和多功能性用户的不二之选;2023年宾利欧陆GT问世20周年,已迭代至第三代车型,同样是豪华与性能的极致融合,是豪华跑车界的代表之一。
一个更懂中国高净值用户的强大产品阵容,是宾利在中国的财富密码。
观点:
面对电动化的转型浪潮,宾利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方面,宾利电气化路线已经非常清晰,并且产品落地的速度很快,抢在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为其争取更多时间和销量份额;另一方面,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也正引领着世界的电动汽车潮流,宾利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将成为其未来腾飞的新抓手。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